編者按 
 要問2020年船舶行業 
 “頂流”是誰? 
 “奮斗者”號當仁不讓 
 
 過去的一年 
 “奮斗者”號 
 探底萬米深海載譽歸來 
 “奮斗者”號研發團隊 
 獲評“央企楷模”實至名歸 
 
 弘揚載人深潛精神 
 我們嚴謹求實 
 向科技創新最高峰攀登 
 屢被央媒聚焦 
 我們奮身獨步 
 向蔚藍大海最深處啟航 
 

 《中國青年》雜志 
 一本走過97年的紅色雜志。是中國大陸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雜志,也是共青團中央主管主辦的歷史最長的紅色媒體。 
 
 “奮斗者”號 
 
 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潛水器第一次把3名國人送達地球的“第四極”,而“奮斗者”號也是人類歷史上第四臺抵達“挑戰者深淵”的載人深潛器,更是其中能力最強、技術最先進的一臺。 
 
 18天后,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并表示,“奮斗者”號研制及海試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這一路,幾代中國載人深潛科研工作者,奮斗了幾十年。 
 
 2020年12月15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發布《關于授予“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研團隊和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決定》:“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發團隊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聲學團隊為代表的青年科技攻堅團隊,繼承和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大力協同、勇克難關,為實施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攻關樹立了榜樣。以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燁瑤、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項目研究員嚴開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偉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記青春使命、勇挑創新重擔,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充分詮釋了當代青年的價值追求,在強國偉業奮斗史中寫下了亮麗的青春注腳。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以上2個團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授予以上3名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高級工程師 
 “奮斗者”號主潛航員張偉 
 
 32歲的張偉,是七〇二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 
 
 2009年,張偉從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后進入該所,主要從事潛水器的電氣系統、控制系統的研發、設計與調試工作。這年8月,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進行1000米級海試。未能隨“蛟龍”號出海,張偉內心很是遺憾。 
 
 2017年,張偉終于有機會作為技術人員和主駕駛,隨著“深海勇士”號出海。過去十余年間,他見證了我國三臺大深度載人潛水器在曲折中一步步突破的歷程,也把深潛進行到底的信念,深深埋在了心底。 
 
 而今,除了作為技術人員參與“奮斗者”號的研制任務外,他還是“奮斗者”號潛航員,負責其在陸上聯調工作。 
 
 
 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海試隊員合影 
 
 作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于2016年正式立項,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項目組織了七〇二所等20家科研院所、13家高校、60家企業等具有相關學科專業優勢的單位和近千名科技人員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發。 
 
 
 2020年11月28日“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 
 
 就深海進入 
 深海探測 
 深海開發三部曲而言 
 “奮斗者”號已讓前兩部成為現實 
 但這遠非終點 
 而更像是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百舸爭流 
 唯堅定者方可行穩致遠 
 千帆競渡 
 唯奮斗者才能勇往直“潛” 
 
 
 來   源:《中國青年》雜志